首页 > 创业资讯

荔枝双线盗毒蛾的形态特征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

et 创业资讯 2024-08-22 14:47:12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双线盗毒蛾是荔枝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种虫害,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、海南、云南和四川等地。该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品质及产量,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。因此建议农户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该虫害的防治。以下内容将为大家详细介绍,供农户们参考。

形态特征:

成虫

体长雄8~11mm,雌9~12mm;翅展雄20~27mm,雌25~37mm。头部橙黄色,复眼黑色;触角黄白色,栉齿黄褐色。胸部浅黄棕色;腹部黄褐色,肛毛簇橙黄色,雌性腹部呈长桶形,雄性腹部末端尖。足上密布黄色长毛。前翅黑褐色,内线与外线黄色,向外呈弧形,有的个体不明显;前缘和外缘的缘毛黄色,外缘缘毛被赤褐色部分分割成3段;后翅黄色。

扁圆形,中间凹陷,直径约0.67mm,表面光滑,有光泽,上覆黄褐色或棕色绒毛。初产时黄色,后逐渐变为红褐色。

幼虫

老熟幼虫体长21~28mm。头部浅褐至褐色,胸腹部暗棕色;前中胸和第三至第七和第九腹节背线黄色,其中央贯穿红色细线;后胸红色。前胸侧瘤红色,第一、第二和第八腹节背面有黑色绒球状短毛簇,其余毛瘤污黑色或浅褐色。

长椭圆形,浅棕褐色,丝质,不透明,上疏散有许多毒毛。

椭圆形,黑褐色。雄蛹长8~10mm,雌蛹长11~14mm。前胸背面毛较多;中胸背面有椭圆形隆起,中央有1条纵脊,纵脊的两侧有两簇长刚毛;后胸及腹部各节的背面刚毛长而密。臀棘圆锥形。

生活习性:

此虫在福建一年发生3~4代。

在广西的西南部年发生4~5代,以幼虫越冬,但冬季气温较暖时,幼虫仍可取食活动。成虫于傍晚或夜间羽化,有趋光性。卵产在叶背或花穗枝梗上。初孵幼虫有群集性,在叶背取食叶肉,残留上表皮;二至三龄分散危害,常将叶片咬成缺刻、穿孔,或咬坏花器,或咬食刚谢花的幼果。老熟幼虫入表土层结茧化蛹。

在广西的西南部,4~5月,幼虫危害龙眼、荔枝的花穗和刚谢花后的小幼果较重,以后各代多危害新梢嫩叶。

该虫的寄生性天敌

在幼虫期主要有小茧蜂2种,姬蜂1种;蛹期有姬蜂1种。幼虫期病原微生物有白僵菌、核型多角体病毒。

防治方法:

人工防治

结合中耕除草和冬季清园,适当翻松园土,杀死部分虫蛹;也可结合疏梢、疏花,捕杀幼虫。

物理防治

利用双线盗毒蛾成虫的趋光性,可用杀虫灯进行诱杀。

药剂防治

对于零星发生的果园,可利用双线盗毒蛾低龄幼虫的群居性进行防治。对于发生比较普遍的果园则要全面喷雾。较好的药剂有:2.5%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~1500倍液、5%高效氯氰菊酯1000~1500倍液、20%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、每克含100亿个孢子Bt制剂800倍液、2%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1500~2000倍液。

  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21-light.com/showinfo-1-17600-0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评论底部广告位

bo的心灵驿站

https://www.21-light.com/

统计代码 | 鄂ICP备2023004793号-3

bo的心灵驿站

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