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创业资讯

油菜角野螟的形态特征、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

et 创业资讯 2024-08-21 12:54:56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油菜角野螟是目前油菜上的主要害虫,危害轻的油菜产量损失在10%左右,受害严重的地块损失达30%或更高。本文将进行了详细的总结,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解决该虫害问题。

1、形态特征

油菜角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,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如下:成虫:体黄褐色,体长11~13mm,翅展28mm,前翅浅黄色,翅外缘具暗褐色边缘,翅后缘有宽边。后翅浅黄褐色,边缘生褐曲线。头呈圆形,颜色黄褐色,触角微毛状。下唇须向前平伸,第2、3节末端具有褐色鳞。下颚须白色。胸部、腹部背面浅黄色,下侧具有白鳞。卵:卵粒直径1mm左右,初产时为淡黄色,1d后变为桔黄色,孵化前变为褐色,卵块形状不规则。幼虫:幼虫共5龄,1龄幼虫体长1.0~1.5mm,2龄幼虫后期体长7mm左右,老熟幼虫体长24mm左右,黄绿色,背中线为一条黄色纵带,头部黑色有光泽,尾节背面有2个黑斑,腹足趾钩二序缺环式。蛹:蛹黄褐色,长10mm左右。

2、发生规律

油菜角野螟1年发生1代,以老熟幼虫在田间2~3cm土层或田埂草丛下结茧越冬,次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,蛹期约20d。6月上旬先从海拔约2200m的川水地区开始羽化成虫出土,且海拔越高,羽化期越晚,但基本与当地的油菜花期保持一致。成虫飞翔能力不强,有趋光性,油菜田四周草丛或植株中是其白天的栖息地。羽化成虫出土当天即可交配产卵,交配后约4d即进入产卵高峰期,产卵期共10d左右,卵块呈乳黄色,平均有卵6~15粒,有的可达20粒以上,卵多产于油菜幼嫩果柄或角果上,少量产在油菜叶片背面。油菜角野螟孵化开始于6月中下旬,且海拔越高,孵化时间越晚,但基本与油菜角果初期保持一致。角果或叶肉是初孵幼虫的危害对象,2龄以后分散在角果上取食油菜籽粒进行危害,造成空荚,3龄后幼虫的食量增大开始转株危害。9月中旬幼虫进入老熟期,9月下旬入土结茧越冬。

根据多年调查,油菜角野螟的发生分布规律:一是夏季高温干旱有利于成虫羽化、产卵、孵化。经调查在川水区油菜田比高海拔的高位水地地区油菜田块发生重。二是同一村油菜田块中靠近渠边、田埂边有树木、杂草多的地块发生重。三是大面积的连片重茬种植地发生重。四是种植密度大的地块比密度较小的地块发生重。

3、防治措施

根据油菜角野螟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,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治措施:一是为消灭部分越冬幼虫,降低虫源基数,可于油菜收割后进行深耕翻土;二是及时铲除田埂、沟渠旁及田间杂草,破坏成虫栖息场所,减轻危害;三是合理轮作倒茬,破坏其生存环境及赖以生存的食物源;四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,可用杀虫灯进行诱杀;五是加强田间监测,当油菜花期至角果初期百株卵块累计达40块以上时即可进行化学防治。防治适期以角果初期为主,喷药防治1~2次,药剂可选用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、4.5%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、2.5%阿维菌素乳油,喷药液量300mL/hm2,注意交替使用农药。

  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21-light.com/showinfo-1-17500-0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评论底部广告位

bo的心灵驿站

https://www.21-light.com/

统计代码 | 鄂ICP备2023004793号-3

bo的心灵驿站

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