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抗病技术详解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近年来,水稻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,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,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。很多农户在种植水稻的时候,就会采用水稻抗病技术。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,提高水稻质量及产量。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水稻抗病技术,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1、选种
若想实现水稻种植的高产高质目标,实现对病害的有效抵御,科学合理地选择种子有着重要的意义。我国水稻种植区分布范围比较广泛,选择种植品种时,要结合气候环境特点和自然条件,做好种子适宜性和高产性的把控,保证水稻能够健康生长,减少病害的发生。运用抗病技术时,以水稻种子选择为着手点,增强种子自身的抗病害性,增强水稻自身的抵御性,促使水稻种植实现高产高质量的目标。选择的种子要具有强稳定性和抗病性,适应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,实现对病害的有效控制[1]。目前,云南省自主研发的优质水稻新品种被积极推广种植,如云粳系列、楚粳系列、滇杂系列、文稻系列和红优系列等。
2、种子处理
实现水稻病害的有效防治,需要做好种植全过程的把控。完成种子的选择后,要对水稻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,如药物浸泡处理,增强其抗病性。通常来说,药物浸泡中使用的药液多为20%三环唑800倍液,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,增强水稻种植初期的抗病性,同时提高水稻的质量,增加水稻的产量。
3、种植管理
若想有效降低水稻病害,做到科学种植管理十分重要。具体来说,防治纹枯病时,要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,每日进行排查,观察和检查的水稻叶片、茎秆等,及时清除稻田内生长的杂草,为其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,实现对病菌的有效防治。需要注意的是,开展种植管理工作时,要结合种植田的实际情况,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,实现对各类病害的有效防治。
4、水肥管理
做好水稻种植环节的水肥管理,对提高病害的防治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。在种植环节,采取控制肥水内病菌的方式,减少病菌感染情况的发生,实现对病害的有效防治。肥水管理工作的开展,科学合理施肥为重点。组织开展施肥作业时,要做好肥料养分适量性的严格把控,同时做好施肥时间的把控。除此之外,合理运用施肥方法,保证水稻能够健康发育。一般来说,采取肥水配方的方式,确定氮肥、钾肥、磷肥的使用量,积极推广应用复合肥,做到科学施肥,不乱追氮肥,注重分蘖中后期的施肥量控制,避免水稻后期旺长或者抽穗延迟,增加结实率。水源管理工作中,运用干湿结合法,并且和施肥工作同步开展,保证施肥和给水的效果,避免病菌入侵,增强水稻的抗病性。加大对农田基本设施的管理力度,减少水源病菌感染情况的发生。
5、合理运用抗病技术
物理防治技术
水稻种植实践中,运用物理防治技术能够增强水稻的抗病性。例如,运用太阳能照射技术,对种植的水稻种子进行处理,使其抗寒性和抗病害能力等得以提高,增加种子的发芽率,实现增产增效的目标。再比如,运用静电处理技术手段对种植的水稻种植,实施强烈电击处理,使其释放氮化物和臭氧,进而实现对种子的杀菌消毒,有效预防黑穗头病害。从种植实践来说,物理防治方法的运用,不仅能够获得很好的成效,还能够增加种植经济效益。
生物防治技术
水稻种植实践中,生物防治技术属于现代化抗病技术手段。经过研究和实践发现,植物性杀菌技术的应用,能够获得很好的抗病效果。运用光活化素,利用植物的次生物质,在光照条件下实施对病菌以及害虫等的有效杀灭,达到病害防治的目标,同时不会为害周围的生态环境。除此之外,印楝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柠檬酸,主要从印楝种子分离获得,属于活性物质,有着很强的杀虫能力。使用0.3%浓度印楝素的乳油杀虫剂,能够获得很好的抗虫效果。生物防治适用于大规模种植稻田的病害防治,综合运用各类方法,能够实现对各类虫害和病害的有效防治。
化学防治技术
水稻病害的有效防治,需要综合运用各类技术手段。其中,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成效,但极易给环境造成不利影响,因此要慎重使用。如果需要使用农药进行防治,那么要做好用药次数和药物使用量的严格控制,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,对稻瘟病、纹枯病等进行防治。一般来说,选择高效低毒而且低残留的农药,不仅能够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,还能够保护环境。从水稻病害化学防治的角度来说,可以选择的药物较多,要结合具体情况来选择,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,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。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21-light.com/showinfo-1-14154-0.html